近年人们养成出门用车的习惯,但打车用户和汽车用户并不是同一拨人,拿到这些打车用户的数据并不能延伸到汽车保养、维修、保险、二手车等车后市场变现。

现在回到汽车消费的入口,创业者们要拿的是汽车用户的数据,控制了用户就等于控制了车。上门保养、维修、二手车都有人在做,停车App是目测今年会爆发的另一汽车消费切入点,并且它与用户的接触频率是最高的,支付频率也最高,创业者们可以藉此知道用户的消费行为、生活轨迹,还可以介入支付、沉淀资金等。
创业公司介入停车市场目前有三种方式:
1.整合各个停车场数据,实时显示停车场的空位信息。这类应用一般还会添加到停车场的导航指引,附近停车场比价,连同停车场开门时间、位置等信息发给用户。这是解决停车问题的理想方式,不过一般停车场并没有动力与之合作,因为现在大部分停车用户依然来自线下,线上导流过来的几乎可以忽略,甚至一些线下停车场在听到创业者想要它的数据时会提出收取信息费。这就比较考验团队的地推能力以及停车场资源背景。
再者,各个停车场使用的停车管理系统不同,产生的误差也不一样,没法一一校正,因此,这类应用有时会通过计算的方式算出某地的空闲车位。这类应用有萝卜停车、停车百事通以及国外的ParkMe。
2.布局停车场内停车管理系统或是车位硬件。比如我们之前报道过某企业采取的是自建停车场智能管理的软硬件,自行地推采集停车场数据,包括停车场名称、具体位置、总车位数量、出/入口POI信息、营业时间、收费标准和照片等。
此外,还有在停车场安装“智能车位锁”的,使用时,配套的手机App可以关闭或打开车位锁,免去了手动的麻烦。这种自建硬件的方式能够保证车位数量及时线上化,还能实现车位资源的分时租赁。但资金不雄厚的团队玩不起,前期阶段会很费钱,不过信息红利会在设施全面铺开时显现出来。
之所以停车App会在今年集中爆发,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解决正变得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涉及到各停车场产权实体和政府机构,是多方的利益博弈。
|